轉氨酶正常,為啥醫生說我的肝臟快不行了,要考慮換肝?
這是幾年前的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乙肝后肝硬化的病人,在香港找了私家診所的醫生看病(非專科醫生),查了轉氨酶(ALT、AST等)正常,于是自行停用抗乙肝病毒藥物,最后肝衰竭,來到了我院等待做肝移植手術,幸虧最后被他等到了。
那么,病人肯定有疑問,我抽血化驗的轉氨酶都正常,為啥醫生說我的肝臟快不行了(肝衰竭),需要考慮換肝了呢?
首先,我們要糾正一個誤區。那就是,轉氨酶的數值高低,與肝病的嚴重程度不相關。那么,我們是如何綜合評價一個病人的肝功能呢?
這里,為大家介紹一個Chlid評分系統(外科醫生非常重視,肝功能C級的就不能做手術,除了肝移植…),這個評分系統里面主要有五個項目:
1、是否有肝性腦病(肝昏迷)?
2、是否有腹腔積液(腹水)
3、是否有黃疸(膽紅素高不高);
4、是否有凝血功能障礙(PT時間延長,FIB低下);
5、是否有低蛋白血癥。
如果以上五個問題,都是YES,那么非常抱歉,說明這個肝病很有可能已經走向了終末期。比如,肝硬化失代償期(甚至肝癌的病人),合并慢性肝衰竭,這類病人,大部分的轉氨酶都是不高的(或者輕度升高),但是可能已經很重(大量腹水、低蛋白、凝血功能異常、黃疸……),需要長期住院治療,甚至每天輸注各種血制品。只有那些急性肝衰竭、慢加急性肝衰竭或急性肝炎的病人,轉氨酶才會升至幾百上千,甚至過萬,但是并不代表這類病人就一定救不回來,關鍵還是在于努力尋找病因,并去除誘因,早期發現,早期臨床干預。當然,我們還要綜合影像學的檢查(肝膽胰脾彩超、CT或MR等),綜合來評估肝臟的大小(肝臟越小,儲備越差,預后也不佳),門靜脈壓力的情況以及脾功能亢進的程度,來綜合評判一個病人的預后。
也就是說,以后咱們體檢,不能再只盯著那個轉氨酶了,要綜合評估,客觀評價。對于本身有慢性肝病的患者(如:慢性乙肝、丙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肝硬化…),我們建議:每3個月至半年,做一次肝功能方面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檢查(包括B超、AFP、血常規、凝血功能等),因為肝臟除了解毒功能,還有合成功能,還有…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