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讓世界更健康!
一、無償獻血的作用
生命離不開血液,輸血是搶救危重病人的一種特殊醫療措施。在目前人造血液尚不能完全代替人體血液之時,臨床用血只能靠健康人體捐獻。過去,臨床用血來自個體賣血,他們為了賣更多錢,往往弄虛作假,隱瞞病史,甚至冒名頂替,重復多次賣血,嚴重影響了血液質量和供血者的自身健康,有的患者通過輸血還染上了疾病,造成了經血液途徑傳播的疾病的進一步傳播。因此只有實行無償獻血制度,堅決制止買血賣血行為,才能保證醫療用血的質量,才能遏制嚴重影響人民身體健康和社會安定的艾滋病、肝炎等經血液傳播疾病的傳播,減少醫療費用支出,最大限度地保護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身體健康。無償獻血是團結友愛、無私奉獻精神的具體表現,也是一種互救互助的方式,你今天獻血救助他人,以后一旦自己或親屬得病之時,又會得到他人的幫助。這也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團結互助和人道友愛的精神。
二、獻血會影響健康嗎?
據科學測定:正常人體血液總量占體重的8%左右,一個50公斤體重的人,約有血液4000ml,在一般情況下,這些血液并不都參與血液循環.每次獻血200—400毫升,只占全身血量的5%-10%左右,人體中平時只有80%的血液在全身循環,還有20%(約有800毫升)的血液是貯存于肝臟、脾臟和皮下毛細血管貯備而不用的,人們習慣地把這稱作人體的“小血庫”。當人體從事劇烈活動或少量失血時,貯血庫中的血液會立即釋放出來,參與血液循環,以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有人擔心獻血會影響健康,其實這種擔心是多余的。首先,獻血200毫升不到全身血量的二十分之一,是不會影響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其次,人體自身具有很強的調節功能,獻血后1-2小時血容量就會得到恢復,各種血液成份可在兩周內達到原來的水平。第三,人體的血液都在新陳代謝,即使不獻血,血細胞也在不斷衰老死亡,被新生的血細胞代替。獻血后,人體造血功能更加旺盛,會加速血細胞的生成。從而使血液維持相對恒定。
我國規定,兩次獻血須間隔不少于6個月,間隔這么長時間獻血200 ~ 400ml是無損身體健康的。
三、國內獻血者體檢標準有哪些?
1. 年齡:18~55周歲。既往無獻血反應、符合健康檢查要求的獻血者要求再次獻血的,年齡可延長至60周歲。
2. 體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 血壓:12~20/8~12千帕(90~140/60~90毫米汞柱),脈壓差≥4千帕(≥30毫米汞柱)。
4. 脈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運動員≥50次/分。
5. 體溫正常。
6. 皮膚無黃染,無創面感染,無大面積皮膚病,淺表淋巴結無明顯腫大。
7. 五官無嚴重疾病,鞏膜無黃染,甲狀腺不腫大。
8. 四肢無嚴重殘疾,無嚴重功能性障礙及關節無紅腫。
9. 胸部:心肺正常(心臟生理性雜音可視為正常)。
10. 腹部:腹平軟,無腫塊、無壓痛,肝脾不腫大。
四、為什么獻血無償,輸血卻需要花錢?
我們需要知道 ,從獻血到輸血有很多的環節和花費:
1、一個人要獻血,先要到血站的獻血點,有的是固定的,有的是流動的獻血車,由獻血點的工作人員對你的血進行快速檢測,如果符合標準才可以獻血了。
2、當你獻血完成,血液的流程剛剛開始,這些血液由獻血點的人員保存后運回中心血站。
3、血到血站后需做多個項目的檢驗,包括ABO血型、Rh血型、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梅毒螺旋體、HIV、轉氨酶和血脂等,每個項目均需要用2種不同的試劑檢測2次;部分地區還進一步做乙肝病毒、HIV等的核酸檢測。
4、確定沒問題后,進一步加工分類成各種成分,比如紅細胞,血漿等,保存。
5、中心血站根據各個醫院的需求把血液發放到各醫院的血庫。
6、醫生如果需要給患者應用血制品,需要提出申請,提供化驗單,醫院血庫人員進行審核,不符合標準的打回不給發血,符合標準的才會給血。
7、期間需要采血樣,配型,核對,最少每個步驟都要2個人核對,最后血液到科里給患者輸血。
按照《獻血法》第十四條 公民臨床用血時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儲存、分離、檢驗等費用。
但實際上,目前血液的收費是不夠這些支出的,僅檢驗費和血袋等材料費就已超過血液的收費。國家和地方財政每年都需要對血站進行大量補貼血站才得以繼續運行。
四、獻一次血可以給你帶來什么
1、獻一次血相當于為自己做了一次免費體檢
按照《血站技術操作規程(2015版)》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獻血前要對獻血者進行一般檢查,如體重、血壓、脈搏等,必要時測量體溫;獻血后的血液標本要進行ABO血型、Rh血型、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乙肝、丙肝、梅毒、HIV等七項檢查,各項檢測結果將以短信的形式告知獻血者本人。因此說,獻一次血就相當于為自己做了一次免費體檢,所獻的血液檢測合格能夠用于臨床,也就證明身體是健康的。
2、無償獻血為自己和家人建立 “血液銀行”
我們國家的獻血和用血過程其實類似于銀行模式,當我們毅然伸出援手,獻上一份最真摯的熱血,以此來挽救他人生命時,就相當于為自己和直系親屬建立了一個“血液銀行”,同時也獲得了用血保障。
《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辦法》第十六條規定:無償獻血者在本省范圍內獻血,血液經檢驗合格的,其本人、配偶和直系親屬享有下列臨床用血權利:
㈠無償獻血者獻血200毫升及以上的,本人臨床用血時免交血液采集、儲存、分離、檢驗等費用;
㈡無償獻血者獻血累計600毫升至1000毫升(含1000毫升)的,其配偶和直系親屬臨床用血時,合計不超過獻血總量2倍范圍的,免交前項規定的費用;無償獻血者獻血累計超過至1000毫升的,其配偶和直系親屬臨床用血時,免交前項規定的費用。
無償獻血者在本省范圍內獻血,血液經檢驗不合格的,其本人臨床用血時,在不超過獻血量3倍范圍內免交血液采集、儲存、分離、檢驗等費用。
《辦法》第十八條還規定:在保證急救用血的前提下,優先安排無償獻血者的臨床用血。
3、定期適量獻血有益身體健康
⑴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液得到“凈化”
由于年齡或個體差異,有些人血液粘稠度處于較高水平,俗稱“血稠”,血液粘稠導致血流不暢,阻塞毛細血管,影響氧氣和營養的運輸和釋放。
科學家運用血液流變學和血流動力學對血質與獻血的關系作了研究,發現定期適量獻血可使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液流速加快,從而緩解或預防高粘血癥,氧釋放充分也使人感到身體輕松、頭腦清醒、精力充沛。
⑵可促進細胞再生
人進入成年之后,血細胞主要由骨髓來制造,平均每天約有40毫升血量的細胞新生,同時也有相應的血細胞衰老死亡。骨髓造血功能也同全身其它器官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減退。堅持長期適量獻血的人,由于骨髓造血系統不斷受到激發,可以保持較旺盛的新陳代謝,不斷產生出更具生命活力的年輕血細胞,新鮮血細胞的比例明顯高于未獻血的人。
⑶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及癌癥發生
定期適量獻血可以減少體內一部分粘稠的血液,通過機體調節迅速補充血容量,使血液粘滯性下降,減輕了動脈硬化,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積極意義。另外,《國際癌癥》曾報道,體內鐵含量超過正常值10%,患者癌癥的幾率就會提高。女性由于月經期間的流血現象常會失去大量的鐵質,而男性,通過定期適量獻血就可以降低由于鐵含量增高而引發癌癥的發生率。
無償獻血,助人利己。
生命呼喚血液,愛心期待參與。
捐獻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來的生命。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