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可防控:無創DNA篇
孕育路上,需要一路打怪升級。但是,不用害怕,我們有出生缺陷防控戰隊”的5位“守護者”。
風險預測者(唐氏篩查)、超級捕快(無創DNA)、脫“貧”先鋒(地貧篩查)、排畸達人(Ⅲ級超聲)、遺傳大師(介入性產前診斷),他們天賦異稟,各有長短,上期我們介紹了“風險預測者”-唐氏篩查,這期我們介紹“超級捕快”—無創DNA。
1、什么是無創孕婦外周血游離DNA產前篩查(NIPT)?
每對夫妻都有生育染色體疾病患兒的風險,其發生具有偶然性和隨機性,發病率隨著孕婦年齡的增高而升高。超級捕快——無創DNA(NIPT)是出生缺陷防控的利劍。
無創DNA是通過新一代的DNA測序技術對母體外周血中游離的DNA片段(包含胎兒游離DNA)進行檢測,經過大數據分析后得到胎兒的遺傳學信息,對胎兒是否為21-三體、18-三體、13-三體這三大染色體疾病進行高準確性預測。
2、什么時候做無創DNA?
最佳檢測時機為12周-22周+6天之間。
3、什么人需要做無創DNA?
①唐篩臨界風險、單指標異常者
②有介入性產前診斷禁忌癥者(如先兆流產、發熱、出血傾向、慢性病原體感染活動期、孕婦Rh陰性血型等)
③孕20周+6天以上,錯過唐篩時機,但要求進行21-三體、18-三體、13-三體綜合征風險評估者
④無臨床指征,要求優生的孕婦。
4、哪類孕婦謹慎做無創DNA?
①唐篩高風險(發生風險高,無創DNA結果陽性還是要做穿刺確診,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
②高齡孕婦(≥35歲)(發生風險高,無創DNA結果陽性還是要做穿刺確診,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
③重度肥胖(體液量多,胎兒DNA相對少)
④IVF(染色體異常風險高,不僅限于21、18、13號染色體,超出無創檢測范圍)
⑤不良孕產史(染色體異常風險高,不僅限于21、18、13號染色體,超出無創檢測范圍)
⑥雙胎或多胎(胎兒間DNA相互干擾,降低檢測結果準確性)
⑦其他醫生認為可能影響結果準確性的情況
5、哪類孕婦不能或不需要做無創?
①孕周<12周(胎兒DNA濃度低)
②夫婦一方有明確染色體異常(無創DNA不覆蓋21、18、13號以外的染色體異常)
③1年內有輸血、移植手術、異體細胞治療(外源性DNA干擾)
④超聲發現胎兒結構異常須產前診斷(染色體異常風險高,需要查染色體確診以便明確胎兒預后)
⑤有基因遺傳病家族史或提示胎兒罹患基因病高風險(基因病不在無創DNA的檢測范圍內)
⑥妊娠合并惡性腫瘤(異常腫瘤細胞DNA干擾)
⑦其他醫師認為有明顯影響結果準確性的情況
6、無創DNA低風險就能代表胎兒正常嗎?
不能。無創DNA低風險只代表21、18、13號染色體數目異常風險低,并不是診斷,不是完全沒風險。胎兒異常可能是其他染色體異常,或者是發育異常,不在無創DNA檢測范圍內,更不能檢測胎兒智力是否正常。無創低風險后期有條件也可以進行Ⅲ級超聲大排畸。
7、無創DNA可以代替穿刺嗎?
不能。無創DNA是針對發病率較高的21、18、13號染色體進行預測,并不是診斷,而且對于其他染色體異常,如特納綜合征、克氏綜合征、貓叫綜合征等,按國家規范暫不在報告范圍,結論僅供臨床醫生參考,因此,無創DNA的覆蓋面是比較局限的。若夫婦一方為異常染色體攜帶(非21、18、13號),或者有基因遺傳病家族史,無創DNA會漏診上述情況。
8、無創DNA高風險就一定是異常嗎?
不一定。無創DNA作為一個高準度、低風險的篩查,受到廣大孕媽以及臨床醫生的好評。但篩查終究不是確診,高風險也可能是假陽性,確診需要抽羊水檢測。所以無創高風險的孕媽,需要盡快到有產前診斷資質的醫療機構進行進一步診治。
無創DNA過關了,地貧檢查異常怎么辦?下期我們繼續說。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