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來例假都“乳腺痛”,我是得癌癥了嗎?
為什么來例假會乳腺痛?
如果乳房疼痛常常發生在來例假前,而例假結束后疼痛緩解并無其他不適,大家不必過于焦慮和擔心。在例假前的兩三天,由于乳房的血流供應增加,容易造成乳房產生沉重感、脹痛感或偶然短暫的針刺感等,在例假過后便會逐漸消失。這種呈周期性的乳房疼痛是生理性乳腺增生的表現,是屬于正常的生理性現象,與乳腺癌并無聯系。
乳腺痛是否就是癌?
通常來說,造成乳房疼痛與以下的因素相關:
1生理期:與女性例假的關聯比較明顯,乳房疼痛常常發生在來例假前,而例假結束后疼痛緩解并無其他不適。
2.內衣尺寸:佩戴的內衣尺寸不合適,對乳房、胸部造成壓迫,長久下來會產生疼痛不適。
3.乳房體積:乳房體積過大,長期處于懸垂狀態,從而引起軟組織不適。
4.心理壓力:當精神狀態長期處于緊張或高壓,身體內各種相關激素分泌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到月經來潮,由此引起乳腺增生,產生乳房疼痛等不適。
5.乳腺炎:當細菌感染導致急性乳腺炎時,乳房皮膚局部會出現紅、腫、熱、痛的典型表現,常見于女性哺乳期。
6.乳腺癌:在乳腺癌早期階段,一般表現為無痛性腫塊。在乳腺癌晚期階段,腫瘤侵犯皮膚或胸壁等臨近組織時,會產生乳房、胸部疼痛等不適。
出現哪些情況考慮乳腺癌?
女性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就醫,辨別是否患有乳腺癌:
1.發現乳房有無痛性、質地硬、活動性差的腫塊。
2.發現乳房皮膚有明顯變厚、變粗糙以及毛孔增大的改變。此種變化臨床上稱為“橘皮征”。
3.發現乳房皮膚有類似濕疹樣改變;
4.發現乳頭分泌血性液或內衣上發現血跡;
5.發現乳房有久治不愈的傷口或潰瘍;
6.發現乳房皮膚有不對稱性凹陷;此種變化臨床上稱為“酒窩征”。
7.發現雙側乳頭不對稱;
8.發現腋窩、鎖骨上窩有腫大淋巴結。
關于乳腺檢查,普通人每年體檢應該做什么項目?
根據《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19年版)》的描述,一般風險人群乳腺癌篩查的起始年齡為40歲。但對于乳腺癌高危風險人群可將篩查起始年齡提前到40歲以前。(注:存在下列三種情況之一者即被認為是乳腺癌高危風險人群:
⑴ 明顯的乳腺癌遺傳傾向者,主要判斷內容如下:①一級親屬有乳腺癌或卵巢癌史;②二級親屬50歲前,患乳腺癌2人及以上;③二級親屬50歲前,患卵巢癌2人及以上;④至少1位一級親屬攜帶已知BRCA1/2基因致病性遺傳突變,或自身攜帶BRCA1/2基因致病性遺傳突變。
⑵ 往有乳腺導管或小葉不典型增生或小葉原位癌的患者。
⑶ 既往30歲前接受過胸部放療。一般風險人群即除了乳腺癌高危風險人群以外的所有女性。)
⑷ 根據評估對象的年齡、種族、初潮年齡、初產年齡、個人乳腺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和乳腺活檢次數等多個風險因子,利用Gail模型進行罹患乳腺癌風險評估。如果受試者5年內發病風險≥1.67%,則被認為是高風險個體。
一般風險人群:
<40歲:掌握乳腺癌防治知識,定期進行乳房自查,有癥狀或可疑體征時進行影像學檢查(乳腺X線檢查、乳腺超聲檢查、乳腺增強MRI)。一般不推薦該年齡段進行乳腺篩查。
40-70歲:定期乳房自查,每年進行乳腺超聲檢查,每1-2年進行乳腺X線檢查,對于致密型乳腺(乳腺X線檢查評估為c型或d型腺體)建議與乳腺超聲檢查聯合。
>70歲:定期乳房自查,每1-2年進行乳腺X線檢查。
高危風險人群:
每年1次乳腺X線檢查,每6-12個月1次乳腺超聲檢查,每6-12個月1次乳腺體檢,必要時每年1次乳腺增強MRI。
“關于保護乳腺,有沒有什么誤區”
誤區一:選擇不合適的內衣
文胸是乳房最貼心的保護,但是如果文胸選擇不當卻可成為乳腺疾病的最大殺手。選擇合適的內衣是保護乳房的必要措施,切不可掉以輕心。日常生活中要選擇型號適中的內衣物。
誤區二:過度節食
飲食可控制身體脂肪的增減,營養豐富并含有足量動物脂肪和蛋白質的食品,可使身體各部分儲存的脂肪豐滿。乳房內部組織大部分是脂肪。乳房內脂肪的含量得到足夠的補充,乳房才能得到正常發育。
誤區三:飲酒
酒精可刺激雌激素分泌,而長期飲酒會使肝臟功能下降,雌激素滅活量減少,血中雌激素水平升高,易誘發乳腺疾病甚至導致乳腺癌。
誤區四:過冷或過熱地刺激乳房
乳房周圍微血管密布,受過熱或過冷的浴水刺激都是極為不利的,如果選擇坐浴或盆浴,更不可在過熱或過冷的浴水中長期浸泡,否則會使乳房軟組織松弛,也會引起皮膚干燥。
誤區五:香皂清洗乳頭
乳頭部位含有保護和滋潤乳頭的潤滑物質——油脂,經常使用香皂類等堿性的清潔物品,會洗去乳房的天然保護層,
誤區六:乳霜能讓胸部變大
這個觀點基本是錯誤的。“豐胸霜”的宣傳其作用可以隆胸,其實只影響皮膚的緊致和彈性,防止松弛和過早老化。
誤區七:母乳喂養會使胸部下垂
事實上,女人的胸部在生下和哺乳一個孩子后會有些改變,這屬于自然的生理過程,是因為乳房的皮膚在30歲后會變得松弛而沒有彈性。
參考資料:
[1]黃育北,佟仲生,陳可欣,王瑛,劉佩芳,顧林,劉俊田,于津浦,宋豐舉,趙文華,史業輝,李慧,肖懷遠,郝希山.《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指南》解讀(精簡版)[J].中國腫瘤臨床,2019,46(09):432-440.
[2]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業委員會.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診治指南與規范(2021年版)[J].中國癌癥雜志,2021,31(10):954-1040.DOI:10.19401/j.cnki.1007-3639.2021.10.013.
[3]沈松杰,孫強,黃欣,李炎,李玥翀,牛梓涵,宋雨,汪穎姣,周星彤.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指南(2022年版)[J].中國研究型醫院,2022,9(02):6-13.DOI:10.19450/j.cnki.jcrh.2022.02.003.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