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

您的位置: 首頁 黨建引領黨建工作詳細

追尋紅色足跡,學習抗疫精神|我院科教部教學科黨史學習教育之旅

發布時間:2021-11-11 10:34 本文來源: 科教部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回顧革命活動光榮歷程,銘記革命先烈光榮事跡,20211030日上午,由中山市人民醫院科教部教學科舉辦的“追尋紅色足跡,學習抗疫精神”主題黨史學習教育紅色之旅在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紀念館、楊殷故居舉行。科教部王會品副主任,元盛醫學檢驗所朱正凱博士出席本次活動,科教部教學科劉靜老師帶隊,廣東醫科大學和遵義醫科大學珠海校區下點班的黨員代表、預備黨員、發展對象、積極分子及班委同學等參加了本次研學之旅,在紅色教育基地耳濡目染“紅色印記”。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于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館內介紹了孫中山先生及其夫人宋慶齡的主要生平事跡。通過參觀學習,我們了解到,在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系統地提出“三民主義”思想,19111010日發動武昌起義,得到了廣泛響應,推翻清王朝專的制統治,史稱為著名的“辛亥革命”。1924年,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參與和支持下,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大會通過了共產黨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內容的共同宣言,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從而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隨后,全國大部分地區以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為骨干改組或建立了各級國民黨黨部。這樣,國民黨就由資產階級的政黨開始轉變為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聯盟,成為了各革命階級的統一戰線組織。以國共兩黨合作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加速了中國革命的進程,在中國近代史上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大革命。



1915年,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在這之后,宋慶齡作為孫中山最忠實的伴侶、伙伴和革命同志,堅定不移地支持著孫中山的革命事業,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斗爭歷程。1925312日孫中山在北京病逝,他把“和平、奮斗、救中國”的囑托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宋慶齡長期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她把畢生精力投入到了婦女與兒童、文化和教育、衛生與福利等事業當中,為新中國的建設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參觀完中山紀念公園后,同學們來到了云盛醫藥的檢驗實驗室,朱博士帶領我們參觀了核酸檢測的PCR實驗室,并向我們介紹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和他們抗疫的先進事跡,讓我們體會到了國家的強大,讓我們這些醫學生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抗疫精神,大家戮力同心,企業積極配合,才能快速地落實各項抗疫措施,迅速的控制疫情。高效率的政府架構,根據時事制訂的有效政策,全國人民的全力配合,使得我們創造了屬于中國的抗疫奇跡!



此次紅色研學之旅,讓同學們深刻地了解了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和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



在中國近代史上,有多少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為國家的解放、民族的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甚至獻出生命。歷史已成過去,但這些象征著革命精神的歷史資料,卻依舊熠熠生輝,在同學們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正是因為他們的付出,才有了我們立國強國之基!新中國百姓才迎來了美好的生活。這次疫情的突襲,更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家的強大和中國共產黨人“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使命,各行各業扛起責任,舉國同心,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求真務實、甘于奉獻的高貴品格。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我們更要自立自強、奮發向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斷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為傳承紅色基因貢獻自己的力量,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

追尋紅色足跡,學習抗疫精神|我院科教部教學科黨史學習教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