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醫院領導安排醫生到廣州中山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進修風濕免疫病專業;之后,于 2001 年開設了風濕免疫專科門診;2010年5月成立風濕免疫科。當時我院風濕免疫科在中珠江地區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相對獨立成科的風濕免疫科。科室在省內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常有市外的病人專門來我科住院治療。目前風濕免疫科診療達到?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風濕免疫科)認定標準(試行)》要求,是國家級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之一;也是廣東省風濕免疫專科聯盟副理事長單位;也是中美痛風/高尿酸血癥健康管理聯盟成員單位及粵港澳大灣區風濕免疫醫師聯盟第一屆成員單位。
1、專科規模
科室分為門診(設于楊郭恩慈大樓五樓內科綜合區)、病房(設于楊郭恩慈大樓九樓綜合二科)二部分;專科病房年收治住院人次500多人,年門診量約10000多人次。
2、學科帶頭人
何善智,風濕與臨床免疫學主任醫師,風濕免疫科主任;現任中山市醫學會風濕免疫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風濕分會常委;廣東省醫師協會風濕免疫分會常委;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病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風濕免疫學與康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臨床醫學會風濕免疫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風濕免疫專科聯盟副理事長;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免疫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廣東省藥學會風濕免疫用藥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康復醫學會風濕免疫病分會常務理事;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痛風專業委員會常委;亞太醫學生物免疫學會風濕免疫學分會常務委員;粵港澳大灣區風濕免疫醫師聯盟第一屆成員。
3、專業隊伍
風濕免疫科共有醫師5人;科內現有高級職稱2人,初級職稱3人;風濕免疫科共有碩士學歷4人;碩士占總醫師比例為 80%。
4、專科臨床優勢
運用國內外先進理論及經驗指導臨床實踐,與時俱進,診治各種風濕免疫病,如:多種關節病(類風濕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痛風、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骨質疏松等)、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肌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未分化結締組織病、系統性血管炎等;不斷開展新技術,如開展了強直性脊柱炎及類風濕關節炎的生物治療,提高醫療質量;在系統性紅斑狼瘡并妊娠的治療中應用激素及羥氯喹控制病情,已有多例成功產子。
現在中山市風濕免疫科在省內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常有市外的病人專門來我科住院治療。
主要技術特色:① 成立痛風門診、痛風及高尿酸血癥病友會,建立痛風管理微信群,進行了痛風及高尿酸血癥健康宣教,加強醫患溝通;全方位監測系統:病人可在家里進行微機血尿酸檢測或者到醫院檢測,通過痛風管理微信群與風濕免疫科醫生聯系,進行痛風管理,從而有效地管理和干預高尿酸血癥及痛風患者,更好地防治代謝綜合征、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更好地為中山市人民服務。②中藥定向透皮治療炎癥性關節炎
5、專科科教優勢
2016年與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免疫科合作,申報廣州市健康醫療協同創新重大專項三期項目精準醫療新技術及應用研究專題“強直性脊柱炎遺傳預警基因芯片的研制”項目,申報項目獲批立項,課題獲批科研經費200萬元,中山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獲20萬科研經費 ,課題已開展,進展順利。
2011年中山市市科技局立項《血漿皮質醇測定在糖皮質激素治療結締組織病療效判斷中的作用》;課題在結締組織病病人治療、手術風險評估、術前準備及術后使用激素等應用有指導意義;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
每年都有衛生局科研立項。
每年舉辦省級及市級繼續教育項目。在醫院領導、市醫學會和廣東省風濕免疫分會等的支持下,牽頭舉辦了中山市風濕免疫專業的各種學術活動,普及及提高了中山市各鎮區醫生的風濕免疫疾病診療水平,作為國家級住院醫師培訓基地,風濕免疫專科為住院醫師培訓做了認真踏實的工作。
省級以上專業雜志發表論文多篇,如:2011年參加了廣東省出版社編輯出版《住院醫師三基培訓手冊》風濕病分冊的編寫工作;2011.03《當代醫學》(國家級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系統性紅斑狼瘡糖皮質激素治療與血漿皮質醇關系研究進展》。2014.1《風濕病與關節炎》(中華中醫藥學會系列雜志)發表論文《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漿皮質醇清晨水平及與病情活動指標的關系》;2016.3《新醫學》發表論文《中山市體檢人群高尿酸血癥情況調查分析》;2017.05《實用醫學雜志》發表《類風濕關節炎合并肺部類風濕結節的危險因素分析》;2017.06《新醫學》發表《健康管理在痛風患者診治中的作用研究》;2017.08《國際醫藥衛生導報》發表《絕經后婦女骨密度與骨代謝標志物的關系》。發表的論文在臨床工作中有一定的實用性,具有一定的社會效益。
近年參加了多次全國風濕病年會,發表了多篇文章。2013年全國風濕病學術年會,發表了《以消化道癥狀為首發表現的系統性紅斑狼瘡誤診一例》文章;2014全國風濕病學術年會發表了《非感染非腫瘤性疾病一例》及《以肢體乏力為首發癥狀的干燥綜合征并腎小管酸中毒患者二例》二文章;2015全國風濕病學術年會發表了《以心肌梗死為首發表現的系統性紅斑狼瘡一例臨床特點分析及文獻復習》及《系統性紅斑狼瘡合并心臟損害病例報道》二文章;2016全國風濕病學術年會發表了《以心臟病變為主的白塞氏病一例》文章;2017全國風濕病學術年會發表了發表了《多發性大動脈炎伴銀屑病性關節炎一例及文獻復習》。
《雙下肢疼痛伴皮膚結節2月余》在2013年廣東省醫學會風濕病學術年會暨第八屆粵港風濕病學研討會上被評為優秀論文,并作大會交流發言;《“發現右耳后腫物1個月 ”》在2015年廣東省醫學會風濕病學術年會暨粵港風濕病學研討會大會交流發言;《以發熱、關節痛為特點的類風濕關節炎1例》在2016年廣東省醫學會風濕病學術年會暨粵港風濕病學研討會大會交流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