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日記】首例無痛電子內鏡下內痔套扎術的開展
【導讀】2020年5月初,我院消化內科醫生岑川隨中山市第六批援藏醫療隊到達工布江達縣開展對口支援任務,該縣是林芝市海拔最高的縣區,平均海拔約3500米,個別下鄉義診點海拔超過4000米。此篇文章是由他主筆的援藏日記,記錄了林芝地區首例無痛電子內鏡下內痔套扎術的開展。
2021年4月6日下午,工布江達縣人民醫院內科病區收治了一名48歲的藏族男性患者,來自朱拉鄉,因“便血查因”入院,先后兩次查血常規沒有貧血,考慮“下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于是,在4月7日下午,我們的消化內鏡團隊聯合麻醉醫生團隊,首先完成了無痛胃腸鏡檢查,排除了“結腸癌”等器質性病變,果然如術前所猜想的一樣,存在內痔和外痔,但以內痔為主,且存在比較明顯的直腸靜脈顯露。于是,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感謝家屬和病人的信任和支持,本地醫生王瑋、李娟、沖拉在咱們援藏醫護們(岑川、程如雷、雷浩強等人)的悉心指導和幫助下,完成了工布江達縣第一例(同時也是林芝地區第一例)無痛電子內鏡下內痔套扎術(內鏡下反轉+膠圈套扎術),術程順利,術中無出血,術后患者清醒即可下地活動,無訴特殊不適,術前明顯突出于肛門口的一圈外痔(肉眼可見),也明顯改善,體表亦未見任何手術疤痕,術后不需要拆線和局部換藥。至此,工布江達縣人民醫院消化內鏡診療中心成為了西藏自治區唯一既能做內鏡下逆行治療闌尾炎(ERAT術),也能做透明帽輔助內鏡下痔瘡硬化治療術(CAES),同時,還能做內痔的內鏡下膠圈套扎治療術(ERBL)的醫療護理團隊,能夠更好地為當地老百姓提供優質、安全、舒適、微創的醫療服務和就診體驗。
下面是科普時間——
俗話說“十人九痔”,還有一種說法是“十男九痔,十女十痔”。既然,痔瘡的發病率這么高,那么,
問題一:哪些痔需要治療?
答:小痔瘡,大學問!痔是人體關閉肛門必需的生理結構,也就是說把痔完全等同于靜脈曲張來處理的觀點是錯誤的。無癥狀的痔無需治療。治療痔瘡的目的:重在消除脫垂。減輕痔的癥狀,而不是消滅痔墊。
問題二:哪些痔適合內鏡下微創治療?
答:內鏡下微創治療一般只針對有癥狀的內痔以及混合痔當中的內痔部分。這里就涉及到上面所說的內痔的分度問題。一般來說Ⅰ度以上的內痔(且病人有癥狀),可以考慮內鏡下微創治療。合并粘膜脫垂的病人,最適合內鏡下套扎治療(對內痔、外痔均有提拉的效果)。
問題三:痔=靜脈曲張嗎?治療的目的是消滅所有痔嗎?
答:剛才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痔瘡不完全等同于靜脈曲張,我們沒有必要消滅所有的痔。也就是說,目前的最理想的痔的治療方案和理念,應該是:消除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包括無痛化的術后體驗),保持肛門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
問題四:內痔的內鏡下微創治療,具體過程和步驟是怎么的?
答:首先,我們還是按照正常的程序,先完成無痛電子胃腸鏡檢查,說白了,就是要先排除胃癌、大腸癌等器質性病變,如果術中發現了息肉,優先處理息肉。然后,如果病人術前有癥狀(如:便血),又有治療的意愿(需要簽字同意才能開展手術),可以針對不同的情況,由醫生來決定具體采用什么治療的方法(如:硬化劑注射、套扎術)。整個過程,安全、舒適、微創,極個別患者可能會出現術后的肛門部疼痛不適,經對癥處理后,可很快緩解。
內鏡下膠圈套扎術(ERBL)將傳統的膠圈套扎術與內鏡檢查相結合,在醫院環境下能提供更好的控制、醫學影像記錄和鎮靜(或麻醉)。用于ERBL的裝置與治療食管靜脈曲張的器械相同,可在一次手術操作中進行多個痔的套扎,避免了多次手術的需要。
問題五:套扎的點位選擇有什么技巧?
答:病人一般取左側臥位,倒鏡觀察時,我們一般選擇3點、7點、11點三個點位(痔核的上方)進行套扎。對于內痔脫出嚴重的病人,比如Ⅲ度內痔,可以在這三個點位的上方(口側而非肛側)的中間再進行套扎一環,像本次這位藏族同胞,由于粘膜脫垂明顯,我們總共套了四個位點。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