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外科成功完成中山市首例4K高清熒光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腫瘤的發病率逐年升高。對于腫瘤的治療,手術仍然占據主要地位。20世紀末,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成熟,腫瘤的手術治療邁上了一個新臺階,但是在腫瘤的根治手術切除中,對于淋巴結的徹底清掃、胃腸道吻合時的血供判斷極為困難,近年來熒光腹腔鏡的應用正好解決了這類難題。
6月21日,我院腫瘤外科由雒洪志主任主刀、馮春在副主任醫師、鐘思權醫師協助,成功獨立完成了中山市首例4K熒光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腸系膜淋巴結清掃術。患者為52歲中年男性,1月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胃脹, 4天前到附近醫院進行胃腸鏡檢查,結果提示“距肛門10厘米直腸見一隆起腫物。”病理結果提示:“中分化腺癌。”
患者為進一步診治,來到我院就診,以“直腸癌”收入腫瘤外科,科室經過充分術前討論及準備后決定采用世界上先進的4K高清熒光腹腔鏡直腸癌根治術,為達到徹底根治,術中必須對腫瘤轉移淋巴結做到精確定位,為了避免術后吻合口瘺,必須保證術中吻合腸管的血供,對于腸道的微細血管行程、流量判斷,傳統肉眼評估及術中超聲檢測曹判斷較為困難,6月21日由雒洪志主任團隊,術中實施精準定位及監測,歷時2.5小時,順利完成該手術。
熒光腹腔鏡產生熒光的原理是將熒光造影劑吲哚菁綠( ICG )通過靜脈或組織注射,與蛋白質結合, ICG 吸收近紅外光后,釋放出不同波長的熒光,熒光內窺鏡攝像頭實時捕捉熒光,并成像顯示。熒光定位具有簡便、快捷、準確、經濟的特點,組織彌散性和染色滯留時間介于亞甲藍和納米碳之間,染色時間可持續1周左右。手術前1天在腸鏡下黏膜下采用4點法注射ICG(即距腫瘤基底部0.5~1.0cm處、腫瘤平面環腸一周的4點),將覆蓋有ICG的鈦夾鉗在病灶定位,通過腹腔鏡近紅外熒光成像系統,在腸腔外側可清晰識別腸腔內發光的熒光鈦夾,從而可清晰識別、準確定位病灶所在部位,同時也解決了滲漏問題,結直腸腫瘤熒光定位的成功率可達到98.7%(≤7天)。
該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胃腸道腫瘤、肺部腫瘤、肝膽腫瘤、婦科腫瘤手術等等,國際上最早于2009年在加拿大被心臟外科醫生成功用于冠心病冠狀動脈搭橋術血管顯影,國內大約2017年使用熒光顯影技術用于微創手術胃癌淋巴結清掃術。
此次手術的應用將直腸癌根治手術的微創技術推上了新的高度,這項技術的實施,為中山市直腸癌患者帶來極大的福音。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