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首例】乳腺癌術后重建乳房,還能順便瘦腹部,這個超高難度手術了解一下
乳腺癌是最為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根據國家癌癥中心最新發布的《2019年中國最新癌癥報告》顯示,乳腺癌居女性發病的首位,每年發病約30.4萬人。迄今為止,手術切除癌腫仍是乳腺癌臨床治療的重要方法之一,盡管保乳手術已得到較大推廣,由于患者的主觀及客觀原因,在我國約70%以上的乳腺癌病人仍然接受了全乳房切除手術。乳房缺失給病人帶來心理創傷,嚴重影響女性的生活質量及家庭和諧。
在過去,傳統“一刀切”(即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是首選。隨著保乳手術的開展,患者的乳房得以保留,能在療效相當的基礎上兼顧功能和外型。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因為就診較晚,或多灶性病變、特殊類型比如彌漫鈣化等原因,不能選擇保乳手術。對于這些患者來說,是不是只能忍受乳房缺失帶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呢?
我院乳腺中心專家告訴你:
即使患者不符合保乳要求,一樣可以再重新造回來。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硅膠隆胸手術外,我們還有更高難度、更復雜的手術,那就是利用自身皮膚脂肪組織重建乳房。近日,我院乳腺外科醫療團隊就完成了一例超高難度乳房重建手術——保留乳頭乳暈復合體加前哨淋巴結活檢術加游離腹壁下動脈穿支皮瓣乳房重建術(DIEP)。近年來,盡管乳腺癌術后乳房重建已經受到臨床醫師的廣泛關注,但國內乳腺癌術后乳房重建的比例仍然不高。DIEP皮瓣技術由于術后并發癥較少,適應癥廣泛,皮瓣體量大,血管蒂長等優勢,成為乳腺癌乳房重建的優選技術。不過此技術基本集中在一線城市的大型乳腺中心,病例例數較少,全國開展并不廣泛,我市尚未開展過該手術。其優點是既能滿足患者心理需求,同時手術后又能使皮膚更利于乳房輕微下垂的塑性,再造乳房的形態會更好;它不會推遲輔助的放療和化療,也不會增加局部的復發,并減少二次住院的時間與費用。
該手術是利用腹壁下動脈穿支游離皮瓣移植乳房重建手術,通俗地講,就是將腹部的皮膚連脂肪重新連接血管,替代切下的患病乳房。該手術優勢主要為腹部組織量大,重建乳房的大小調節度較好,術后雙側乳房更對稱,外形擁有自然的弧線及質感,還兼備腹部瘦身的效果,尤其適合有減除腹部脂肪的患者。
【案例回顧】
中山市首例腹壁下動脈游離皮瓣乳房一期重建術
一月前,47歲的鄧女士復查彩超時發現左側乳房有3個腫物,自己摸不到,乳腺彩超及鉬靶BIRADS 分類3級。當時考慮患者乳腺腫物較小,良性可能性大,我院黃志華副主任推薦了超聲引導下左乳腫物微創切除術,病理報告為乳腺癌,這無疑是晴天霹靂,原本考慮是良性腫物的可能性大,結果卻是惡性;而手術時有3個腫物,而且在不同象限,如果強行乳腺癌保乳術可能會導致乳房嚴重變形,影響外觀。但失去乳房對于一向愛美并對生活充滿追求的鄧女士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打擊。
我院乳腺中心凌飛海主任團隊詳細研究患者病情,考慮到鄧女士腹部脂肪組織豐富,可提供的自體組織容量大,能更好地達到外形重建,切除多余腹部組織,可使得腹部更為平坦美觀,疤痕也可以比較隱密。經科室團隊討論,決定為患者施行腹壁下動脈游離皮瓣乳房一期重建術,此為中山市首例。
凌飛海主任介紹,該手術存在不少的難點,尤其是需要準確找到并分離出直徑只有2~3mm的腹壁下血管,并將之與胸廓內的血管進行吻合,讓移植的組織能夠存活。分離并吻合只有米線粗細的血管,對術者的顯微外科操作是重大考驗。由于手術難度極高,凌主任特邀廣東省著名乳房重建手術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逸仙乳腺腫瘤醫院、李順榮教授及朱李玲教授前來指導。
9月26日,由李順榮教授、朱李玲教授、黃志華副主任醫師主刀,乳腺外科團隊、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的緊密合作下,因鄧女士腹部有手術疤痕黏連,血管條件差等特殊原因,原本4~5小時的手術,經歷了6次反復血管吻合,終于歷經近10小時后取得了圓滿成功。不僅切除了病灶,保留了左側乳腺的乳頭乳暈等中心結構,完美地重建了與原來相差無幾的乳房。
術后,多次利用彩超觀察皮瓣血運情況,均提示轉移皮瓣血運良好。鄧女士恢復良好,3天即下床活動,對日后運動的影響很小,手術效果也令她十分滿意。出院當天,她拉著凌主任的手,連聲道謝。
對于不幸罹患乳腺癌、不得不施行乳房切除的女性來說,乳房是她們心中無可奈何的痛。如何既保留住乳房,又能確實地切除腫瘤,減少轉移和復發,我院乳腺中心的醫生也在不斷探索和改進,并多次到國內外頂尖醫院進修學習。目前,乳腺中心已熟練掌握最新的自體組織乳房重建術,除了新開展的游離皮瓣乳房重建手術外,還包括腹直肌帶蒂皮瓣轉位乳房重建手術、背闊肌帶蒂皮瓣轉位乳房重建手術、假體重建、各種類型保乳手術等。手術難度有高低,不同的手術方式,適用不同病人。我們這里有最專業的醫療團隊,會為患者量身定制最適合的手術方案,全力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