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資訊

您的位置: 首頁 醫院資訊科室動態詳細

中山首例!巨大肝轉移性間質瘤成功實施肝移植

發布時間:2021-03-01 16:36 本文來源: 系統

被各種疼痛反復、持續折磨將近一年多,命懸一線的甘女士終于接受了醫生的肝移植建議了!也許是命運的眷顧,不日,與之匹配的捐獻肝臟神一般地出現了!經過一場異常艱難的戰斗,由胡澤民主任、何坤博士和阮嘉后副主任醫師等組成的手術團隊為其成功切下了重大4600克的病肝后再次成功植入健康的捐獻肝!術后,在嚴謹治療和由馬倩紅護長領導下的護理團隊精心護理下,甘女士康復順利,已出院回家休養。這是我院肝膽外科首次(也是中山市首例)為一名巨大肝轉移性間質瘤患者實施的經典原位肝移植手術,操作中的諸多創新是手術成功的關鍵之一,該手術的成功也標志著中山市人民醫院肝臟移植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38歲的甘女士又終于“涅槃重生”了!這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15年前,即將23歲的她是北京某全國重點大學的大四生,躊躇滿志,只是形體的日漸消瘦,人也比較憔悴。在畢業典禮前夕,一次突發的右下腹劇痛從此改寫了她的人生軌跡!輾轉于北京、廣州等多家權威醫院的各種檢查、專家會診,她被初步診斷為晚期惡性腫瘤并肝轉移。這突如其來的噩耗如晴天霹靂,讓其家人尤其她那含辛茹苦將之養育成人、對之寄予厚望的老母親情何以堪啊?!“回家等死”的她因腸梗阻住進了普外科,醫者父母心的胡澤民主任力排從議,在“手術已失去意義,手術風險巨大”的異議聲中堅定地支持手術,得到其家人的同意后,胡主任主刀為甘女士行空腸間質瘤姑息性切除手術,肝轉移瘤已無法切除。術后病理確診為空腸間質瘤并腸阻塞、肝轉移,此病在當時屬罕見的晚期惡性腫瘤,且傳統的放化療對此均不敏感。幸運的是,當年是該病的唯一靶向藥物格列衛進入中國,正全面推廣臨床使用的第二年。該藥的服用對甘女士的病效果明顯,肝臟轉移瘤得到有效控制,不少實性病灶也逐漸液化。加上其母親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以及她風雨不改地堅持運動等綜合因素,甘女士的身體逐漸趨于正常健康人的水平,有些醫生甚至稱其創造了奇跡。隨著對工作和社會的全心投入,甘小姐對服藥一事開始大意了。由偶爾性的停藥再到間歇性的停藥也沒什么不適以至于完全不服藥了。加班、工作、熬夜、精神壓抑、飲食不注意、出國進修、四處游歷等各種折騰,甘女士日漸疲勞,消瘦,平坦的肚子卻莫名其妙地隆起來。十年了,沒想到這個悄無聲息的病依然可以死灰復燃且來勢兇猛!一次劇烈腹痛讓她來到我院普外一住院治療。經檢查,整個肝臟已被腫瘤侵蝕了五分之四。大部分是壞死的組織組成的諸多大小不一的液行囊腔,胃、胰、脾、右側腎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擠壓。咋看上去,瘦弱的甘女士像是懷了個巨嬰,其痛苦難受可想而知!可棘手的是,與一般肝囊腫不一樣,即使做了穿刺后囊腫也未見縮小,每天依然會流出血水樣的液體,甘女士的肚子還是一天天地脹大起來。這中間又重新吃起了格列衛,而后改吃間質瘤二代靶向藥索坦,再經過基因檢測的結果再次改吃三代靶向藥瑞格非尼,藥物的副作用令其苦不堪言且效果似乎微乎其微,中途多次停藥一段時間。此時巨大的肝臟已幾乎覆蓋整個腹腔,即使經過了十次的肝穿刺,其依然感到腹部脹痛,呼吸開始出現困難,尿頻尿急(腫物壓迫膀胱所致),食欲不振,夜不能寐,加上腹部上插著的四條管長達大半年每天流著血水般的液體,折磨消耗其大部分精力,生活質量大大下降。腫瘤細胞的壞死加上感染,一度反復發熱、發冷、全身無力,用她的話說,簡直是度日如年,痛不欲生啊!

  而這一年,因為該病引起的疼痛、發熱、腹脹和不能進食,平均二十天住院一次,儼然成了普外一科的“常客”。胡澤民主任、何坤博士等醫生積極查閱國內外文獻資料,請教權威專家,針對其特殊情況也曾建議行部份腫瘤切除或自體肝移植治療,但甘女士卻在悲觀與彷徨中失去了幾次決定手術治療的關鍵時機。到后來,甘女士的病肝實質壞死面積繼續增大且無一塊正常的肝臟,她意識到除了換肝別無選擇了,從拒絕到慢慢接受,但她心里還是有所顧慮。最后,經過馬倩紅護士長、羅啟杰醫生與之進行有效的溝通,徹底解開了其對肝移植的種種誤解,加上其家人尤其老父親的大力贊成與支持、親朋好友的鼓勵,甘女士終于接受肝移植建議了!

  考慮甘女士有多次腹部手術的經歷,肝右葉轉移瘤巨大并出現壞死感染,加上反復的穿刺引流,術前估計腫瘤與腹腔、腹壁、右膈肌緊密粘連,且肝動脈造影(CTA)檢查顯示腫瘤血供豐富,估計肝臟切除將會是一個十分艱難的過程。這將會是一場硬戰!為此,胡澤民主任組織其手術團隊進行反復的討論,并在術前組織麻醉和ICU專家們針對性地制定了周密的手術預案和圍手術期處理方案。術中采用先切除左外葉肝臟,騰出空間從左側入路,再阻斷肝后下腔靜脈的上、下端,從左向右分離解剖,最終經過9小時的全力奮戰,在胡澤民主任帶領下的手術團隊和陳勇攜領的麻醉團隊的默契配合下,有驚無險地成功完成了手術全過程。術后送外科ICU監護,動態監測肝功能,由普外一科制定相應抗排斥、抗感染、護肝治療方案,術后第4天病情平穩就返回病房。可能是疾病的長期折磨和精神的突然放松,巨大的反差引起術后的精神狀態改變增加了治療的難度,在醫生和護師的密切配合下,成功地克服了感染關、排斥關、營養關和心理關,于2月7日順利康復出院。

  胃腸道間質瘤是位于胃腸道和腸系膜上最常見的間充質腫瘤,肝臟是胃腸道間質瘤最常見的轉移部位,發生率約為15 .9% ,手術切除聯合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是治療肝轉移性胃腸道間質腫瘤最有效的方法,然而因胃腸道間質瘤大多數起病隱匿,發現時往往已經合并肝轉移,只能選擇姑息性腫瘤切除,聯合靶向藥物,化療等治療方式,但這卻不能使患者長期獲益。許多肝轉移性間質瘤患者入院就診時就因肝內多發轉移、腫瘤體積過大等原因,在傳統的手術理念中失去了手術的機會。目前全國范圍內不可切除肝轉移性胃腸道間質瘤進行肝移植的報道并不多見,根據國內外文獻等相關資料,肝移植或許是唯一能改善預后,延長病人生存期的有效治療措施,而該類手術往往存在病程長,病人體質差等困難,行移植治療是對一個醫院的綜合實力和外科醫生手術水平的嚴峻考驗。在完成肝移植手術300余例的基礎上,我院普外一科肝移植團隊的外科操作技術、術中麻醉和術后ICU管理水平已躍升到一個新水平是這次復雜肝移植成功的最大關鍵。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

中山首例!巨大肝轉移性間質瘤成功實施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