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北斗導航” 手術更簡單安全——我院首次將熒光導航內鏡系統應用于心胸外科手術
近日,我院心胸外科在中山市內首次將熒光導航內鏡系統應用于心胸外科手術,獲得了良好的手術體驗和效果,并有望將這一技術廣泛應用于臨床。
這是一例肺結節的患者,肺結節為直徑約1cm的純磨玻璃結節,為保留更多正常肺組織,梁毅主任決定為患者實施肺段切除術,相比常規的肺葉切除術,該手術難度更高,難點在于準確定位肺結節所在的肺段,常規的腔鏡系統除了提供術野即時圖像無法提供更多的導航定位功能,更多的需要術者對肺段的位置了然于胸。而這一次,梁毅主任找到了熒光導航內鏡系統。
歐譜曼迪4K極清熒光導航內鏡,由清華團隊潛心研發,于2020年8月獲得醫療器械注冊許可,憑借全球領先的4K超高清和實時熒光融合技術,該內鏡系統獲得快速推廣,在國內主流醫院已廣泛應用,并獲得醫院的好評。
和傳統白光內窺鏡相比,熒光導航內鏡系統突破點在于,通過特殊光學技術增加了術中標記和熒光導航功能。熒光顯影劑吲哚菁綠ICG通過腫瘤組織或者靜脈注射進入人體淋巴、血液循環,結合蛋白質后具備紅外熒光特性,在接受波長為805nm的近紅外光照射后激發出波長為835n的熒光,熒光攝像系統實時捕捉被激發的熒光信號成像,與相同視野的白光圖像同步精準疊加,達到術野熒光定位和導航的目的。通過該技術,醫師可以術中準確識別腫瘤淋巴結,觀察血流灌注和精準定位腫瘤邊界,幫助臨床醫師更加精準,安全地完成微創手術,降低手術風險。
手術開始后,梁毅主任準確找到了肺段動脈并進行了結扎,隨后靜脈注射了顯影劑吲哚菁綠,隨后在熒光模式下,病灶所在的肺段因為無顯影劑的進入而無熒光顯影,其余正常肺組織有顯影劑進入而發出熒光,肺段的邊界一目了然。借助熒光顯影技術,梁毅主任快速完成了肺段的切除。提前半小時結束手術的梁毅主任說:“有了熒光導航內鏡,現在做手術就好像開車有了北斗導航系統,以前需要自己熟悉路線,而現在路線一目了然,可以更快、更安全地達到目的地。”
未來,心胸外科還將進行更多的嘗試,除了在肺葉切除手術中的應用,熒光導航內鏡在食管癌手術中也大有用處,可以對食管癌淋巴結進行顯影,可以對胸導管進行顯影防止損傷,可以對管狀胃血運進行更好的評估。希望通過熒光內鏡的使用,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提高手術效率和質量,減少手術并發癥。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