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茶話屋|尊重生命 共話生死
當生命走到盡頭,你想會如何選擇?你更愿意選擇做個渾身插滿管子的“硬核選手”,還是直接向觀眾席告別的“佛系玩家”?是想靠冰冷的儀器,渾身插滿管子,全力治療維持毫無質量的生命,還是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在面對死亡、思考死亡的時候,你有了解自己內心的想法嗎?你有敞開心扉談論死亡、釋放情緒的機會嗎?
7月3日下午4點,在鼻咽胸部腫瘤放療科護士長周麗文、專科護士柯夢子、護士梁珊珊的帶領下,腫瘤護理小組聯合鼻咽胸部腫瘤放療科開展了一場生死教育安心茶話屋工作坊活動。
“安心茶話屋”是美華慈心關懷聯盟(ChineseAmerican Coalition for Compassionate Care,CACCC)于2015年在美國提出通過使用安心卡開展的一種可以邊喝茶、邊談生死議題的茶話會,旨在提升參與者對死亡的認知,善用剩余生命。提醒大家在生命終末時,可以選擇醫療照顧的方式,對生活品質的需求,以及提前做好后事的安排。會場布置成圓桌式,以利于參加人員更加無障礙交流,敞露自己的心聲。
安心卡是一種打開死亡教育之門的工具,一幅安心卡共有54張牌,分為4種花色和2張特殊愿望卡,每種花色各有12張牌。其中,黑桃代表身體需求,紅心代表精神需求,梅花代表人際需求,方塊代表財務需求。如果參與者沒有在現有的牌中找到自己需要的牌,就可以在特殊愿望卡內寫上自己的臨終心愿。
在大家都知曉安心卡及安心茶話屋的基本規則后,一場生前遺愿分享活動開始了——倘若生命僅剩下3個月的時光,你希望怎么過?你最想做什么?先給每位參與者分發1副安心卡;參與者再從四種花式牌中,各抽出3張(共12張)自己認為重要的牌,也可以用特殊愿望卡代替沒有提到的議題;最后每位參與者從12張牌中挑選出最重要的3張并排序。參與者們都做出選擇并排序后,由主持人逐一邀請參與者分享所選愿望卡內容及原因。參與者分享完畢后,引導人和其他人員可以發言,但對于參與者的觀點不做評判,只給予情感支持。
我不想受苦。
我不想呼吸困難。
我希望此生無憾。
我希望家人帶我出去旅行。
我希望家人多陪陪我。
我不想成為家人負擔。
我希望家人能接受我即將離開時事實。
我希望有機會說:“謝謝你,我愛你,對不起”。
......
大家根據選擇的安心卡分別傾吐了內心的真實意愿。有人因當下的遺憾而沉默,有人講述著對家人深沉的愛,有人表達著自己的樂觀與堅強,有人希望生命的結尾不留遺憾……大家在分享中得到慰藉和支持,在傾聽中感受共鳴與力量。
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悄然而逝,這是一場特別的工作坊活動,這也是一次具有生命意義的教育活動,啟迪大家思考如何引導自己與自己進行一場生死對話。參與人員紛紛表示,通過安心茶話屋活動開展死亡教育,能夠促使自己思考死亡,面對死亡,討論死亡相關話題,釋放與死亡相關的情緒及壓力,同時促進與終末期患者共情,更能理解和尊重患者,是一項有意義的死亡教育活動。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癌癥高發病率與高死亡率依然存在,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活質量。到了生命末期,會面臨如何照顧、最后走的時候希望是什么樣子等問題。依據過往的經驗,絕大多數的病患都希望舒服一些,有尊嚴一些,只是很多人可能沒有機會將意愿表達清楚。特別是因受到“重生忌死”傳統觀念的限制,我國的死亡教育發展滯后。部分國家把護士進行死亡教育作為臨終關懷繼續教育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國內地護士臨終關懷的教育培訓中缺乏系統完善的死亡教育內容。安心卡作為死亡教育體驗式教學的特殊工具,通過組織安心茶話會活動,對護士運用模擬想象情景法進行死亡教育,為今后我院在醫護人員中開展死亡教育提供了參考。
活動的尾聲,周麗文引導大家進行感恩及告別。感謝自己,感謝自己在工作坊中認真的體驗;并對剛剛的體驗進行告別,回到自己當下的狀態;感恩其他參與者給予的支持,并承諾對隱私保密。本次茶話會主要是來自腫瘤科的護理人員,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上班時要面對病情危重、情緒低落和具有生命威脅的腫瘤患者,工作負荷重且心理壓力大。下班后大部分護士還是賢妻、良母、子女,自身的情緒和壓力很少有機會釋放,且內心焦慮會影響護理質量,致使患者的生理與心理需求不能被滿足。通過安心茶話屋活動分享的過程釋放了情緒,找到了緩解壓力的積極應對措施。同時了解到病人在生命終末期的意愿,切身體會到生命的意義,更加堅定了持續推廣開展安寧療護工作的信心。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