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80后”援藏醫生,獲評第三季度“中山好人”
11月4日,2020年第三季度“中山好人”名單公布,有30人上榜,其中,我院正在援藏的消化內科“80后”醫生岑川獲中山好人“敬業奉獻類”榮譽。
入藏后僅用2周完成當地先心病篩查
支邊、支教、支醫是許多青年人小時候的青春夢想。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也是我院消化內科“80后”醫生岑川從醫多年的心愿。今年4月底,這個夢想終于成為了現實,這也是岑醫生第三次主動報名參加援藏醫療隊。經過重重選拔,岑醫生終于坐上了前往西藏自治區林芝市的飛機,如愿以償地加入了廣東省第九批、中山市第六批醫療援藏專家團隊,開展為期8個月的援藏工作。
入藏后,岑川醫生被任命為工布江達縣人民醫院內科的科室副主任,主管臨床業務,提升??茖嵙Φ耐瑫r協助科主任做好人員管理、培訓和制度建設等工作。剛到工布江達縣的第一周,岑川醫生就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高原性肺水腫,心率快、血氧低、咳嗽,夜間難以平臥入睡。最初的夢想近在咫尺,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在援藏隊友和當地醫護人員的精心護理和幫助下,他僅用3天,就克服了高反和身體上的種種不適,重新投入了他熱愛的臨床工作。
林芝市,有六縣一區,全部是廣東省對口援建,而岑醫生身處的工布江達縣(中山市對口援建的)是海拔最高、晝夜溫差最大的,平均海拔3600米,而他們下鄉義診的點常常接近5000米,那里氧氣稀薄,地廣人稀。岑川和同事們深入基層,足跡遍布了全縣的九個鄉鎮衛生院,僅用2周時間,完成了全縣各個鄉鎮的先心病篩查(公益項目)和院感督導工作。
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七月中旬之前是蟲草采挖季節,他們還深入到仲莎鄉、金達鎮的多個高海拔、高寒的蟲草采挖點,免費為當地群眾送醫、送藥、送檢查,把一級預防的科普宣傳工作做細、戰線前移。值得一提的是,入藏的第一個月,岑川、內科科主任王瑋醫生就帶領著內兒科團隊完成了工布江達縣第一例(同時也是西藏自治區第一例)無痛腸鏡下逆行治療闌尾炎(ERAT),填補了當地的這項技術空白,不僅為患兒解除了病痛,同時還保留了患兒的闌尾(患兒從發病到出院,總共3天時間),截至目前,已在縣醫院完成四例ERAT,指導當地醫生在《西藏醫藥》發表學術文章。
岑川還帶領著縣醫院消化內鏡中心團隊開展無痛電子腸鏡下的出血性內痔個體化、微創治療,開展適齡人群、高危人群的消化道早癌篩查項目,進村開展肝病篩查義診活動,傳授乙肝母嬰阻斷的醫學常識。在當地干部及群眾中獲得一致好評和廣泛贊譽。
岑川醫生還帶領團隊成功救治了多名重度黃疸合并腹水的肝病病人(包括妊高癥合并活動性肝炎的孕產婦),并與多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病人成為了微信好友,嘗試深入了解并主動解決他們的生活和疾病所需。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岑川醫生強調多去床邊看病人和仔細體查病人的重要性,每個月面向全院醫護開展至少1次專題講座,培養更多的本地醫護人員掌握內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規范診療和大內科的邏輯思維,規范胃腸鏡下診療操作以及內鏡報告的書寫,讓更多醫護人員掌握四大穿刺、插胃管、導尿術、三腔二囊管壓迫止血術等各項基本臨床技能,為本地老百姓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工布江達縣有82個行政村,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十三五規劃的最后一年,同時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岑川醫生有一個夢想,他說要在剩下的時間里,跟著當地的下鄉醫療隊伍,親身走遍本縣城的每一個村落。今年9月份,他作為唯一的主動報名的跟隊援藏醫生,跟隨著本地醫共體的下鄉醫療體檢車隊,走進了各個鄉鎮的多條行政村,順利開展并完成了工布江達縣2020年的居民下鄉體檢活動。
個人介紹:
岑川,臨床醫學(內科學)碩士,共產黨員,中山市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高年資主治醫師,中山市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中山市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秘書。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消化系統疾病規范化管理分會委員,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消化及消化內鏡分會委員,中山市醫學會消化專業委員會委員?!叭酸t君”科普達人,人民醫院宣教科御用科普寫手之一,中山市人民醫院官微公眾號個人署名科普文章(或新聞通訊稿)總閱讀量10萬+,曾獲得中山市人民醫院“優秀宣教員、優秀健教員、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