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獎】我的住培日記
評審專家黃丹平(中山市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從師的難忘時光,記述生動,情景真切,人物形象躍然欲出,具有較強感染力
2022年4月18,周一,晴。
這是一個與往常一樣平平無奇的周五,早晨八點半,手術室內無影燈亮著,這是一臺舌癌根治術,由于腫瘤范圍太大,切除病灶組織較多,意味著這臺手術除了常規切除腫瘤,淋巴結清掃,還要做游離皮瓣轉移以及血管吻合、氣管切開,加之頸部重要血管神經較多,這勢必是場難打的仗。葉飛主任將帶領我們一起完成這臺手術,葉主任分配好了任務,他與另外兩個老師——伍健輝主治醫師、林悅權醫生負責腫瘤切除,我和配合徐建慧老師則著手準備游離股前外側皮瓣,葉主任叮囑道:“一定要時刻謹記無菌原則,千萬不能有污染!”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大家臉上卻沒有絲毫疲憊的神態,依然全神貫注的推進著手術,時不時聽到“鉗!”“拉鉤!”“帶線!”等簡短有力的指令。終于,腫瘤已經切除,切緣也已送檢確定陰性,而這邊也順利取下皮瓣,接下來就到了皮瓣的吻合。皮瓣的供血動脈需要吻合到甲狀腺上動脈,靜脈則要吻合到頸內動脈,需要用到比頭發絲還細的9-0的縫線,精細程度可想而知,這就不僅考驗術者的技術,還有其耐心和細心。大家輪流替徐老師剪線,眼睛就已經覺得酸澀不已,而徐老師還在繼續有條不紊的縫合著。終于,徐老師縫完最后一針,松開血管夾。大家都屏住呼吸,直到看到皮瓣開始滲血,大家都高興的說,來血了來血了!這是勝利的歡呼,是付出心血取得的戰果,它屬于每一個人!
此時已經是傍晚六點,盡管從早上八點一直站在手術臺旁,但是大家并不感覺疲累,而是齊心協力,各自發揮自己的所長,分工明確,順利完成了這臺復雜且耗時的手術。這就是團隊的力量,將意識凝聚在一起,時間和空間的概念變得模糊而脆弱。人心齊,泰山移,老師們用他們的精誠合作,教會了我一個人可以走的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遠的道理。
2022年5月25日,周三,晴。
收新病人無疑是每天的必修課,但是如何思路清晰,不遺漏重點地收治好病人,卻是我們需要一生都要學習的重點課程。這不,急診收治了一個喉梗阻的病人,血壓也高。我犯了難,轉頭看了看宋老師想尋求幫助。宋老師卻不直接告訴我怎么用藥以及開醫囑。她先問我“喉梗阻病人怎么分度,不同分度怎么處理啊?”看我回答上來,她滿意的點了點頭,“那這個病人你查了體,你覺得是幾度了呢,按照分度上先把病人生命體征穩定下來!”我一時間明白過來,馬上就給出了常規醫囑,如輸液建立通道,吸氧等。宋老師提醒說“喉梗阻病人如果突然加重你怎么辦?”“急診氣切!”我馬上反應過來自己沒有備氣切包。宋老師笑笑:“那你喉梗阻暫時穩定了,你要不要查查為什么他會喉梗阻啊,你查體發現可能是喉癌導致的,你用什么去佐證呢……”這樣一點點的追問下來,我的思路馬上明晰起來,提出了下一步需要完善的檢查。宋老師提醒道:“病人為什么血壓高呢?,血壓高有那些可能會導致呢?”我想了想,病人既往無高血壓病史,可能剛步行至病房,沒有休息導致的血壓高,以及喉梗阻呼吸困難,從而導致的血壓升高等可能性。宋老師皺皺眉:“還有嗎?血壓高不考慮循環系統是否有問題嗎?那你要不要看看他的心電圖,聽聽他的心音啊?”顯然是對這個回答不甚滿意,我這才發現自己忽略了查看病人心電圖這一步。接著在宋老師的一步步引導下開具出來一個完整且有條理的醫囑。宋老師夸獎道:“不錯嘛,你看,現在的醫囑是不是就很完整了?”不過話鋒一轉,接著說:“專科知識基本都掌握了,不過考慮問題不夠全面,還要繼續加強其他系統知識的學習。”短短十幾分鐘時間,除了收治病人,我仿佛上了一堂干貨滿滿的大課。
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沒有連篇累牘的講義,也沒有晦澀難懂的字句,而是基于病人身上出現的問題,老師帶著我們抽絲剝繭,一步步探究問題的真相,并循循善誘,指導我們找出解決辦法,并針對性的要求我們及時看書完善不足之處,每當我們取得進步,他們都會不吝夸獎,但發現我們的問題時,也會嚴肅的批評指正。“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正是許多像宋老師一樣的老師,讓我們學會自主學習,教會我們分析問題的方法,才讓我們不斷進步。
2022年6月29日,周三,晴。
今天是我和陳國平老師值班,電話突然響起,告知有急診病人,血壓200+/120+mmHg,鼻出血持續不止。掛完電話,陳老師問我打算如何處理,我將自己邊降壓邊止血的思路說了,并且提出了幾種不同的止血措施,以及后續復診事宜,看我一一答上來,陳老師提出讓我離開老師獨自處理,當作階段小考。我準備走時,他又說道“檢查一下材料和器械備齊了嗎?”,“齊了!”“在路上先自己在腦子里預演一下操作過程!”“好勒!”,而直到我走進電梯,陳老師還在叮囑我“要有禮貌,想想怎么跟急診室的老師和病人溝通!”“有事就給我打電話知道嗎?”然而,當我處理完病人一回頭,發現陳老師就站在后面笑意盈盈地看著我。
多么熟悉的場景,就像回到了高考那天,老師和家長對即將奔赴考場的考生的再三叮囑。既擔心你遇到挫折,又要鼓勵你去乘風破浪,不斷成長,所以一直確認你的長劍是否配妥,能否面對江湖。他們從你的專業技能,到為人處世都一再叮囑教導,無非希望能看到你不斷突破,畢竟雛鷹終究不能在雄鷹的羽翼下度過一生,他終究要獨自翱翔天空。這是每一個為人師者的真實寫照。而這樣的事,我的老師們每天都在重復,一遍遍不厭其煩的傳授我們飛行技巧,一遍遍測試我們是否有獨自面臨外面風雨的能力。
這些就是我規培生活中平平無奇的一天又一天,你要是問我,哪天最特別,我想我給不出答案,“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是對他們最生動的描寫。每天都這樣一如既往的面臨著老師們專業知識的提問,以及臨床技能的傳授,不期而遇的實踐考核,但每一天又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天,因為每一天的我都在老師的教導下成長為新的我,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團隊精神,協作能力,都在不斷進步。他們不僅告訴我,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能力的重要性,更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中告訴了我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他們就這樣在平凡的日子里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導著作為學生的我們,期待著我們成長,都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也希望能在老師們的指導下不斷完善自我,成長為他們的樣子!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