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學

您的位置: 首頁 科研教學教學基地住培帶教詳細

【三等獎】聚光燈下的無名氏

發布時間:2022-09-08 19:06 本文來源: 麻醉科專業基地 姜圣潔 指導老師:李斌飛

評審專家黃丹平(中山市人民醫院門診部主任):從入科寫起,從小事著筆,娓娓道來,引人入勝,高潮處李斌飛的出場,猶如點睛之筆,最終寫出師者和麻醉醫者的風范


一年前我像眾多學子一樣離開校園,拉著行李箱,來到一個美麗又陌生的城市,來到一個熟知又陌生的專業,從門外漢到跨過門檻,需要的不止是知識的積累,更是心態的轉變。

以前我是手術臺上的醫學生,那時候所看到的麻醉醫生,是默默的、是平靜的,如同無風的湖面一樣;也曾以為病人被麻醉以后他們就無所事事了。直到去年今時,我踏入麻醉規培基地,其中的神秘逐漸拉開帷幕緩緩的呈現在我面前。科室的老師很多,麻醉的特殊性使得麻醉醫生與患者的比例,是一對一甚至多對一的。病情嚴重的患者麻醉時,各大主任都會親臨現場指導工作,有了主任的指導,大家的工作有條不紊,更好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一年期間我也像海綿一樣,不斷的從每一位老師身上汲取知識。心態是首先需要擺正的,入科第一課學到的便是“手術有大小,麻醉無小事”,老師要求我面對患者時,不管手術大小,都要認真做好每一次麻醉,麻醉關乎患者性命。

入科后我的內心是既忐忑又興奮的,忐忑的是不知道自己能否做好,興奮的是自己從事的是如此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工作。從零開始認識每一種麻醉藥品、急救藥品、麻醉機、學習麻醉基本操作技能,對我來說是一種挑戰,對老師們來說更是一種挑戰。你能想象主任手把手教學嗎?在這里成為了可能,不管是陳勇主任、還是廖小卒主任,在教學上都是嚴謹的,一視同仁的,我有幸體驗過兩位主任的手把手教學。剛入科的時候,有一次患者需要做中心靜脈穿刺操作,在我沒有信心做好操作的時候,陳勇主任鼓舞的說“有我在旁邊,不用怕,你來操作吧“,最后操作很成功,我不知道他是否緊張,手術衣下的我已經緊張的出了一身汗。還有一次患者術中突發房顫,我沒見過這情形,緊張的不行,但是廖小卒主任,神情自若,當機立斷,正確用藥,不到半分鐘,患者就恢復了竇性心律。幸運的是,科里的每一位老師都非常有耐心的教導我,每一步、每一個細節,不厭其煩的去講解,以此來加強我的理解記憶,在他們的指導下,我迅速成長,這一年來,不止是我有所成長,我想老師們也會很欣慰。

最近,伴隨著新學員的到來,科室也熱鬧起來,李斌飛院長親自來給新學員授課,為了拉近與學員的距離,從講臺上走到學員中間來,他娓娓道來,卻發人深省,使人受益匪淺,他說“醫者起死回生,救人于危難”,作為一名麻醉醫生,要把自身本領扎實好,刻苦鉆研,才能維護好每一位患者的生命。眾所周知,李斌飛院長從一名麻醉醫生,力克重難,成功將ECMO技術應用于臨床實踐,救治無數危重癥患者,拯救了許多家庭,被譽為國內“ECMO第一人”,榮獲“南粵工匠”、“勞動模范”等眾多榮譽,最近更是榮獲“第五屆人民名醫·優秀風范”,就是這樣一位名人,卻沒有一點架子,始終面帶微笑,親自指導規培學員的工作,讓我心里由衷的敬佩。

在科一年聽到過許多關于麻醉的話,以前聽說過,但是卻沒什么深刻感受,比如“麻醉醫生如同病人背后的守護神,沒人知道你的存在和重要性,直到問題發生”,麻醉醫生就像聚光燈下的無名氏,默默守護患者的生命安全,一旦麻醉醫生忙碌起來,那絕不是什么好事情;還有“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這些話只有切身體會時,才知道沒有說起來那么云淡風輕,從患者進入手術室開始,到手術結束,沒有一刻是可以松懈的,患者的心率、血壓、脈氧等生命體征,大大小小的波動都牽動著我的每一根神經,一場手術下來,就像飛機從起飛到降落,直到把病人安全送至復蘇室,才可以稍稍松一口氣,緊接著就要準備下一臺手術的麻醉,而這所有的一切,老師也參與其中,完成他們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兼顧帶教工作,他們是很辛苦的,但是我卻從來沒有聽到老師因教導學生喊過累,這大概也是一種傳承。“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在這里,想對每一位老師說謝謝,謝謝您們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有您們的守護,才有患者的平安,您們辛苦了。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

【三等獎】聚光燈下的無名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