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等獎】也請叫他們老師
評審專家付四毛(中山市人民醫院副院長):作者通過講述與住培管理工作者的溝通,體會到住培管理者的艱辛與付出,感受到要向住培管理者致敬的心情。
“江老師,我個人覺得你們安排的入培講座十分好,并軌研究生會通知回來參加嗎?”
“有的”,“只是他們8月1日回去上課。”
……
“全科轉崗,要求怎樣?今天好幾位醫生打電話給我。”,“開會那天我請假了。”
“明天給你電話”
……
這是我與畢業后教育科江鋆在七月微信里再日常不過的對話。
當一年一度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醫院舉辦征文活動,大家大概第一時間都會想到寫些正兒八經的帶教老師,但我卻想聊聊一群在帶教老師身后默默付出的人們---畢業后教育科的全體同事們。
都說兩大"殺手"生產地,一是駕校,另一個是醫學院。以前沒有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時,醫學畢業生直接就找單位上崗,醫療質量好壞很大程度取決于所在醫院的條件。我國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源于1993年,是醫學生畢業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以臨床實踐,專業必修課,公共必修專業課培訓為主要任務,對于培養臨床高層次醫師,提高醫療質量極為重要。住培工作在醫學終身教育中起到承前(醫學院校基本教育)啟后(繼續醫學教育)的重要作用,是醫學臨床專家形成過程的關鍵所在。
畢業后教育科主管住培工作,住培工作既然重要,那勢必要求多,檢查多,工作量多,而且工作是周而復始,一學年結束,另一學年接著又來,沒有讓人羨慕的寒暑假。從小到每年的招生面試,新學員入基地培訓,日常培訓,日常考核,大到執業醫師考試前準備,住培結業考前準備等等,用繁瑣一詞實在難以概括。
但這四年來,在盧瑛主任的帶領下,一群小伙伴干的是越來越上道了。例如組織一次基本操作的培訓,從培訓前的動員,考官的同質化會議,場地布置,人員配置,培訓完的考核流程,考試工具的準備,考核成績的統計與反饋,每一件事都干得認真踏實,有條不紊,看得出正是因為有對過往經驗的不斷總結,才能有一年比一年的進步與完善。再例如不久前結束的三甲復評,畢業后教育科那是相當給力的,江鋆總說“臺賬我們必須辦好,為臨床醫生省時省力,你們就按我們做好的模板補充就行了。”當時把我感動得“熱淚盈眶”。除此之外,臨床基地發現某個學員情況不太對,一經報告,盧瑛主任就十分重視,總是及時地恰當地作出處理,給予基地安心辦事的強大后盾感。
畢業后教育科的每一位工作人員,雖然不直接進行臨床的帶教工作,不直接傳授培訓醫生知識和技能,但是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為住培事業辛勤勞作。
所以,也請稱他們為老師,叫一聲“老師好”!
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